财经观察

首页 > 财经观察 >
广州国资接手恒大汽车 两大子公司合计注资75亿元 试图重塑新能源车业新格局
2025-11-21 11:17 来源:产经观点网

  广州国资集团近日宣布正式接手恒大汽车旗下的两家子公司,合计注入注册资本75亿元,标志着这家曾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的新能源车企迎来“国家队”救援。此举被视为地方政府在稳住本地汽车产业链、推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关键一步。

  恒大汽车自2022年起因债务危机频频停产,累计亏损超过千亿元,市场对其前景极度悲观。此前公司多次尝试引入战略投资者,但因技术、品牌和资金短缺始终未能达成有效重组。此次广州国资的介入,不仅提供了急需的资本支持,还将带来政府资源和产业协同效应,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注入新动力。

  根据公开信息,广州国资此次接手的资产包括恒大汽车的研发平台、生产线以及部分核心技术团队,计划在广州南沙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和电机三大研发生产基地,年产能目标定位在100万辆整车和50GWh电池规模。这与广州此前的产业布局形成互补,旨在打造区域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完整闭环。

  业内人士指出,75亿元的注册资本虽不能一次性解决恒大汽车的全部债务问题,但足以支撑其短期运营和关键项目的启动。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背书有望提升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后续的深度重组与并购谈判。

  然而,挑战仍然严峻。恒大汽车累计亏损已超过千亿元,债务规模庞大,如何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并逐步清偿债务,是摆在广州国资面前的首要任务。专家提醒,重组方案的有效性与执行力将决定这笔交易能否真正实现“起死回生”。

  市场对这次接手的反应相对谨慎。部分投资者认为,政府介入能够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但也担心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能否跟上资本注入的速度。短期内,恒大汽车的股票仍保持停牌状态,等待进一步的重组细节披露。

  广州国资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收购是基于对恒大汽车技术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综合评估,旨在通过资本与资源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能力,推动广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提升。与此同时,集团将严格监督资金使用,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产生实际效益。

  从宏观角度看,广州国资的此举符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稳住关键产业链、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积极作为。若重组顺利推进,预计将为广州及周边地区带来数千个就业岗位,提升当地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未来,恒大汽车计划在2026年实现首批量产车型的交付,并逐步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网络。广州国资将继续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和平台支持,帮助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方面实现突破,力争在激烈的新能源车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此次广州国资接手恒大汽车的行动,标志着地方政府在企业危机中的“救火”角色日益凸显,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