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公布后,环比涨幅低于市场预期,核心CPI仅上升0.2%,明显低于此前预测的0.3%。这一数据让市场对美联储在即将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继续降息的预期大幅提升,股指随即迎来一波强劲上涨。
然而,部分经济学家警示,短期通胀压力虽已缓解,但若银行体系的信贷传导重新加速,通胀可能在未来数月卷土重来。GlobalData TS Lombard的美国首席经济学家Steven Blitz指出,通胀仍有可能通过实体经济再次显现,需保持警惕。
在CPI数据利好背景下,债市出现分化。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幅约5个基点,显示短端利率受降息预期支撑;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数据公布后仍在4%以下波动,未出现明显回落。
尽管如此,市场对长期利率的担忧并未消除。多家机构在近期的收益率预测中上调了10年期美债的上行空间。ING的全球债务与利率策略主管Padhraic Garvey预计,2025年底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达到5.5%;而T. Rowe Price的Arif Husain更大胆预测,收益率触及6%并非不可能。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则指出,若美国财政纪律未能改善,债务占GDP比率突破130%,再加上全球去美元化趋势,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长期(2‑3年)内有可能挑战6%的关键水平。
与此同时,美联储的政策立场也在微调。最新的点阵图显示,2025年仅预计降息两次,较此前的预期进一步收紧。虽然短期内仍有降息的可能,但整体降息幅度被压缩,导致长期利率的下行空间受限。
市场情绪因此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股市在CPI利好刺激下出现反弹;另一方面,债券投资者开始为收益率可能的大幅上扬做准备,尤其是对10年期美债的持仓进行重新配置,以规避潜在的收益率冲击。
分析师普遍认为,当前的宏观环境正处于“通胀回落‑通胀再起”之间的微妙平衡。若就业市场保持紧张、工资增长持续,通胀回落的动力将受限,进而推高长期利率;若经济增长放缓、需求疲软,则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减弱,收益率有望回落至4%以下。
综上所述,9月CPI的低于预期表现为美联储降息提供了短期支撑,但通胀潜在回弹以及财政赤字和全球去美元化的结构性因素,使得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未来数月内有可能逼近甚至突破6%。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后续的通胀数据、就业报告以及美联储的政策走向,以及时调整资产配置,防范收益率快速上行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