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股份近日在北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北京紫光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仪器、通讯设备及信息系统集成等业务,标志着紫光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进一步深耕与布局。该公司由紫光股份旗下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提升国内芯片研发与制造的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紫光股份控股子公司新华三集团(H3C)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6.23亿元,同比增长48.07%,净利润达到25.29亿元,增速同样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国内政企业务贡献515.02亿元,国际业务收入34.78亿元,分别实现62.55%和83.99%的高速增长,显示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双轮驱动效应。
业绩的快速提升得益于多方面因素。首先,AI与大数据需求的激增推动了对高性能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的采购,新华三凭借其在服务器、交换机及AI算力平台的技术优势,抢占了市场先机。其次,国内运营商和政府部门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大规模基建投入,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订单来源。再次,国际业务的深耕尤其在亚洲、欧洲和中东地区取得突破,出口收入显著提升。
紫光股份的集成电路新公司将为公司在芯片设计、制造及生态系统构建方面提供更强的支撑。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紫光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面向AI训练、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专用芯片产品,进一步提升在国产化替代中的话语权。
在资本市场上,紫光股份的整体估值因业绩增长而受到投资者青睐。分析师普遍认为,随着公司在芯片和ICT设备两大核心业务的协同效应显现,未来业绩增长空间仍然可观。与此同时,行业竞争虽日趋激烈,但公司在技术研发投入和产品线丰富度方面保持领先,有望在国产化浪潮中保持优势。
从宏观角度看,国家对集成电路和信息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包括税收优惠、研发补贴以及产业基金的设立,都为紫光及其子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次成立的集成电路科技公司正是响应政策号召,深化产业链布局的具体体现。
展望未来,紫光股份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集成电路科技公司的研发平台搭建,并在2026年实现首批产品的量产交付。与此同时,新华三将继续深化AI算力解决方案,扩大在云服务提供商和大型企业中的市场份额,力争在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700亿元的大关。
整体来看,紫光股份通过“双轮驱动”——一方面加速芯片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依托新华三的强劲业绩,正构建起从基础硬件到高端算力的完整生态链。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