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证监会宣布,今年以来IPO批文发放节奏显著加快,平均注册生效时间缩短至15天,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根据第一财经和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6日,已有15家拟IPO企业获得注册批文,其中13家企业从提交注册到获得批文的时间仅为15天,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43天。
这一变化不仅提高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圳大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咨询专家谭格非表示,IPO批文发放节奏的加快对资本市场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更好地满足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历史数据来看,IPO批文发放速度的提升并非首次。早在2016年,证监会就曾通过“即审即批”的方式加快了新股发行节奏,当时每周核发的批文数量达到10家以上。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再次推动了IPO批文发放速度的加快,新增提交注册且已获批文的IPO企业平均仅需10天即可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
然而,尽管批文发放速度加快,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质量把控并未放松。谭格非指出,现场检查力度和督导覆盖面不断扩大,对拟上市企业的业绩、合规性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提醒企业在追求上市速度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质量的提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行业分布来看,IPO支持的主要方向是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硬科技领域。政策和监管的频繁发声表明,资本市场正在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加包容和友好的融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IPO批文发放节奏的加快也引发了市场对资本市场的期待。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从而提升整体市场活力。不过,也有观点提醒,过快的发行节奏可能会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在提速的同时保持节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望未来,随着IPO批文发放节奏的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更多优质企业。这不仅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