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市

首页 > 金融股市 >
上市银行“补血”挑战仍不小:内生与外源双管齐下应对资本压力
2025-03-04 09:59 来源:产经观点网

  随着银行业务的持续扩张,资本补充成为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上市银行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补血”,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本文将从内生性补充和外源性补充两个角度,探讨上市银行当前的资本补充现状及未来可能的路径。

  内生性补充是上市银行资本补充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杨磊的分析,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是内生性补充的核心手段。然而,随着净息差的不断收窄,银行利润被进一步挤压,内生性补充的压力显著增加。此外,部分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造血”功能,导致内生性补充能力不足。在这种背景下,银行需要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发展轻资本业务等方式提升盈利能力,从而为内生性补充提供支持。

  外源性补充则是银行通过外部融资渠道获取资本的方式。近年来,上市银行通过定增、可转债、优先股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本补充。例如,2023年多家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和优先股筹集了大量资金。然而,外源性补充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市场对高风险融资工具的接受度有限,如永续债和优先股的发行门槛较高,市场认可度较低。其次,部分银行由于股价低迷、市净率过低等原因,导致定增计划屡次受挫。此外,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其内源性补充能力不足,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资本补充压力尤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六大行的资本补充计划正在稳步推进。根据财联社报道,首批注资计划预计将在2025年6月底完成。这一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国有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增强其资产投放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然而,对于股份行和中小银行而言,资本补充的压力依然存在。数据显示,2022年股份行和城商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压力较大,非核心一级资本缺口合计约为3831亿元。

  为了应对资本补充的挑战,银行需要在内生性和外源性补充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银行应积极利用多种融资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例如,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同时,银行还可以探索创新融资工具,如信贷资产证券化(ABS)等。

  政策支持也是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银行通过多种方式补充资本。例如,央行推动发行永续债以增加其流动性。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国有大行的资本补充计划给予了明确指导。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银行资本补充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尽管上市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未来,银行需要在内生性和外源性补充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借助政策支持和创新融资工具,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只有这样,银行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