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

首页 > 财经观察 >
数字化浪潮下银行动账提醒与电话银行功能升级:免费服务还能保留吗?
2025-10-25 10:14 来源:产经观点网

  近年来,随着净息差持续收窄和盈利压力加大,银行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2025 年上半年,已有超过十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调整个人客户的动账短信提醒门槛,并对电话银行的部分功能进行下线或改版。这些举措表面上是“精细化成本管理”,实质上是引导客户从传统渠道向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数字渠道迁移。

  在动账提醒方面,多家银行将原本免费或低门槛的短信服务提升至 100 元甚至上千元的交易起点。中国银行自 2025 年 5 月起已将免费短信提醒的起点金额调至 100 元,苏商银行、广东乐昌农商银行等也相继将门槛上调至 100‑2000 元不等。部分中小银行甚至直接取消对低频小额交易的短信提醒,改为通过手机银行 APP 免费推送。这意味着,除非客户主动开启移动端通知,否则在小额消费或转账时将不再收到短信提醒。

  与此同时,电话银行的功能也在被削减。2025 年 10 月,多家银行宣布下线电话银行中的存款、转账等交易类功能,仅保留查询余额、挂失等基础服务。银行方面解释称,电话银行的运营成本高且使用频率下降,数字渠道能够提供更实时、交互性更强的服务体验。对于仍依赖电话银行的老年客户,部分银行推出了“白名单”或专属人工客服通道,以避免服务盲区。

  从成本角度看,短信提醒的长期免费会给银行带来不小的运营负担。动账短信虽单价不高,但累计的发送量在全年可达数千万条,尤其在小额高频交易场景下更是成本叠加。提升门槛或转向移动端推送,能够显著降低这部分支出,同时提升客户黏性——移动端不仅能推送动账信息,还能嵌入账单查询、理财推荐等增值功能。

  然而,服务的“免费”属性对部分用户仍具重要意义。调查显示,老年人和部分低收入群体仍更依赖短信或电话银行获取账户动态。若完全取消免费短信,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增加风险感知。为此,部分银行保留了针对高净值客户、老年客户的免费或低门槛服务,形成差异化的权益保护方案。

  从用户体验角度,数字化渠道的优势显而易见。手机银行 APP 能实现实时推送、图文并茂的交易详情,甚至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风险提示和消费建议。但这也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智能设备使用能力和网络环境,对数字鸿沟的弥合提出了更高要求。业内专家建议,银行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应继续提供多渠道的备选方案,确保所有客群都能获得及时、可靠的账户信息。

  总体来看,银行在动账提醒和电话银行功能上的调整,是在“降本增效”与“提升数字化服务”之间的平衡。免费服务的范围正在收窄,但通过移动端的免费推送和差异化的客户关怀,银行仍在努力保持服务的可得性。对普通用户而言,若想继续免费获取动账信息,最直接的做法是下载并开启相应银行的手机银行通知功能;对仍偏好传统渠道的用户,则需关注各银行的收费标准,做好费用预算。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银行的服务形态正在快速演进。动账提醒不再是单一的短信,而是融合在全渠道生态中的一环;电话银行的功能被削减,却可能在智能客服和语音交互上迎来新一轮升级。未来,银行如何在成本控制、客户体验和普惠金融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将继续成为业界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