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考试

首页 > 教育及考试 >
春秋双假齐放:各地中小学新假期安排全解析
2025-10-24 09:53 来源:产经观点网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保持全年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长不变的前提下,科学调整学年教学与放假结构,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此举旨在通过“春假”“秋假”两段短假,为学生提供除寒暑假之外的休整机会,兼顾学习与生活需求。

  浙江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春秋假制度,成为全国首个全省层面落实该政策的地区。浙江省教育厅表示,各市、县(市、区)将结合当地气候、生产安排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因地制宜、弹性安排春秋假。具体来看,杭州自2004年起已开展春秋假试点,2025学年春假多安排在“五一”前后,最长可与法定假期连放形成9天小长假;秋假则集中在11月,常与周末相连,形成5天连休。绍兴、宁波、衢州、温州等地也分别公布了3天左右的春秋假时间表,部分地区允许学校自行调配一天用于组织研学或运动会。

  在浙江之外,广东佛山市教育局已发布《佛山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2026学年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春秋假试点,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春假则在“五一”假期前后各两天。湖北也有两地发布秋假通知,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共三天。这些地区的安排均体现了“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衔接”,以最大化假期效益。

  春秋假的设立并非单纯延长假期,而是通过压缩寒暑假、优化假期结构,实现“放假总量不变”。政策文件指出,春秋假应避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控制作业量,并在假期提供校内托管服务,解决学生无人照看的难题。不少地方已启动托管、研学、社会实践等配套措施,确保学生在假期既能放松,又能获得有益的学习体验。

  从经济角度看,春秋假为淡季旅游注入新活力。专家指出,春秋假期间学生和家庭的出游需求将带动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活力。浙江、广东等地已将春秋假与“教育+文旅”融合,推出研学旅行、自然观察等项目,形成教育与旅游的双向促进。

  然而,春秋假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挑战。部分地区担心假期安排会影响教学进度,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业压力更大。为此,各地在制定假期方案时,强调“避开期中、期末”,确保教学计划不受冲击。此外,城乡、地区差异导致假期安排不统一,专家呼吁“因地制宜、分层施策”,避免“一刀切”导致资源配置不均。

  家长对春秋假普遍持支持态度,认为短假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亲子关系提升。教育部门也提醒,假期期间要加强安全教育,防范溺水、交通、食品安全等风险,学校、家庭和社会需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安全、舒适的假期环境。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已将春秋假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将实践活动转化为学习成果。

  总体来看,春秋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创新,正逐步在全国多个省市落地。随着政策的细化和配套措施的完善,春秋假有望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常态化组成部分,为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消费升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