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时代

首页 > 创业时代 >
郑州“炒八掺”火爆背后:小店老板体力透支、限号排队成常态
2025-10-17 11:35 来源:产经观点网

  近日,郑州一家隐藏在金水区小巷里的实惠小吃店因“炒八掺”一锅端的独特口味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红。美食博主“乌啦啦”发布的探店视频引发全国网友围观,短短数小时内,店门口已排起蜿蜒长队,甚至有食客凌晨就开始等候。这股热潮让原本仅供本地居民消费的老店瞬间成为“流量担当”,每日客流量远超店铺承载能力。

  “炒八掺”将凉皮、米皮、牛筋面、炒面、炒热干面等八种主食混合爆炒,价位亲民,仅12元一份,周末还会降价1元,凭借“碳水快乐”的宣传口号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和外地游客。然而,突如其来的客流让店内运营陷入紧张。店主是一位年迈的老师傅,连续多日高强度的翻炒导致体力透支,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店内不得不请来年轻厨师分担压力。

  为缓解排队压力,店家采取了限号措施。午餐时段每日放出100个号,晚餐放出80个号,顾客需提前预约才能入座;每人限购两份,超过限额的食客只能等待下一轮。即便如此,仍有食客在凌晨就开始排队,最长等待时间超过四小时。社区工作人员和街道办事处也被动员协助维持现场秩序,防止拥堵和安全隐患。

  面对爆炸式的客流,店主表示想扩大规模,但受限于店面面积和人手,短期内只能通过限号和招聘临时工来应对。老板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老师傅已经“体力透支”,希望顾客能理性消费,给小店留出恢复的空间。她同时强调,店铺的成功离不开老顾客的口碑传播,网红效应只是助推器,真正的核心是“实惠、真诚、用心”。

  除了本店,周边的其他小吃摊也开始模仿“炒八掺”,在店门口贴上“网红炒八掺”字样吸引客流,形成了小范围的连锁效应。一些外地的移动咖啡车甚至专程赶来“蹭流量”,竞争愈发激烈。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打卡经济”在提升城市美食知名度的同时,也对传统小店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文化角度看,“炒八掺”是河南“掺儿”饮食习惯的升级版,体现了当地人对“管饱、实惠、口味丰富”的追求。它的走红不仅是一次美食潮流,更折射出城市居民对平价、快捷、社交化餐饮的需求。然而,热度背后隐藏的经营压力提醒人们,网红效应虽能带来短期流量,却也可能导致小店主的身心负担。

  目前,店家仍在坚持每日限号运营,老板娘呼吁热情的食客在高峰期适当错峰前来,以免影响店铺的正常运作。她表示,等热度稍微降下来,或许会考虑扩大店面、引入更多人手,让这碗“八掺”能够更持久地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