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首页 > 公司资讯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细化监管标准,推动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
2025-04-04 11:24 来源:产经观点网

  2025年4月3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联合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旨在进一步规范程序化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此次细则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程序化交易监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和规范的市场环境。

  根据《细则》,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被明确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次数超过300笔,或单账户全日撤单笔数合计超过20000笔以上”。此外,还规定了瞬时速率异常申报、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和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这些标准借鉴了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并结合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特点,经过充分的数据测算和监管实践验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细则》强调了对程序化交易的差异化管理,包括对高频交易的额外报告要求、差异化收费以及交易费用的调整。这些措施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市场参与者合理使用程序化交易工具,同时保障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例如,对于高频交易者,交易所将根据申报笔数和撤单频率收取更高的费用,以抑制过度交易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细则不仅针对沪深交易所的投资者,还特别考虑了沪股通和深股通投资者的监管需求。在监管标准上,沪深北交易所对内资和外资投资者实行统一标准,同时兼顾内地与中国香港市场的差异,确保规则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为了更好地落实监管要求,《细则》还提出了加强合规风控和信息系统管理的措施。交易所将通过建立报告制度、完善监控系统等方式,加强对程序化交易的实时监控和事后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异常交易行为。此外,交易所还计划通过合规培训和教育,帮助投资者理解规则要求,提升其合规意识和操作能力。

  此次《细则》的实施,将对程序化交易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减少因程序化交易引发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它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规则指引,有利于推动程序化交易的健康发展。例如,一些券商和公募基金对细则的发布表示欢迎,认为这将有助于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三大交易所还计划在细则正式实施后,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例如,针对程序化交易的异常监控,交易所将制定更加详细的监控标准,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此外,交易所还将探索引入更多智能化监管工具,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的发布,是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的重要一步,也是对国际监管标准的积极借鉴。通过细化规则、强化监管、提升透明度,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步迈向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