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广角

首页 > 产经广角 >
医药集采政策优化引发热议:从“唯低价”到“高质量”转型的探索
2025-03-31 11:44 来源:产经观点网

  近日,国家医保局召开的优化药品集采工作研讨会及相关政策文件的流出,再次将医药集采政策优化推至舆论焦点。根据多方消息,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在于从以往的“唯低价中标”模式向“质量优先、温和降价”的方向转变,同时扩大集采范围并强化质量监管,这一变化不仅对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业内流出的《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此次政策调整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集采品种,明确不纳入新药和竞争不充分的小品种药品;二是完善报量和竞价规则,确保医疗机构合理报量,同一品种最高报价不得超过最低报价的1.8倍;三是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要求持有人或生产企业具备一定生产经验,并对高风险品种实行审慎纳入。

  此次政策调整的背景是近年来医药行业面临的多重挑战。一方面,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和医保控费压力的加大,传统的低价竞争模式已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创新药研发成本高昂,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亟需通过政策优化来平衡市场需求与企业生存。例如,有专家指出,集采政策的初衷是通过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但过度追求低价反而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调整还特别强调了对创新药的支持。例如,新药不纳入集采范围,同时允许品牌分厂家报量机制,保障药企利润空间。此外,次低价熔断机制的引入也被认为是保护企业合理利润的重要举措。这些措施表明,未来集采政策将更加注重质量和创新,而非单纯的价格竞争。

  从行业影响来看,此次政策调整或将推动医药行业的结构性升级。一方面,集采范围的扩大和规则的优化将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将激励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推动医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例如,有分析指出,仿制药过评速度加快、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优先配备等措施将为创新药腾出更多市场空间。

  然而,政策调整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例如,如何平衡价格与质量、如何确保中选产品的供应稳定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部分企业对新政策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也将成为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

  整体而言,此次医药集采政策的优化调整标志着我国医药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唯低价”到“高质量”的转型不仅是政策层面的要求,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和执行,医药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