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

首页 > 财经观察 >
节后理财规模回升,今年新发产品业绩基准或将降至2%以下
2025-02-13 11:41 来源:产经观点网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银行理财市场逐渐恢复活力,理财规模在节后出现回升。然而,面对当前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202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却面临下行压力。业内专家预测,今年新发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或将降至2%以下,这一趋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从历史数据来看,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例如,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理财规模分别变动了-1480亿元、+2170亿元和-1390亿元。而2025年1月,理财规模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约2000亿元,与往年同期相比显得尤为突出。这种“旺季不旺”的现象背后,是市场利率下行、存款利率调整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面对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调,银行理财公司正积极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挑战。一方面,部分银行开始优化投资组合,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以期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寻求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银行也在加强与公募基金的合作,通过多元化投资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例如,一些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将长久期国债、金融债等固收类资产作为补涨机会,并探索权益类及另类资产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调并非意味着理财产品的收益一定会大幅下降。实际上,银行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收益稳定性。例如,部分银行推出的春节专属理财产品,其业绩比较基准最高可达3.5%,显示出较高的吸引力。然而,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仍需谨慎,综合考虑产品的风险等级、投资期限以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2025年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或将延续下行态势。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和开放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71%和2.37%,较年初有所下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趋势主要受到债券收益率下滑和同业存款利率下调的影响。此外,随着市场对“资产荒”的担忧加剧,银行理财公司不得不在低收益环境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面对未来理财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业绩比较基准的调整。专家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例如,在低风险偏好下,可以选择固定收益类产品;而在中高风险偏好下,则可以关注权益类或混合类产品。同时,投资者还应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

  尽管当前银行理财市场的业绩比较基准面临下行压力,但通过优化投资策略和加强风险管理,银行理财公司仍有望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发展。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选择、合理配置资产将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