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新春的钟声敲响,全国多地经济大省纷纷吹响“拼经济”的号角,以实际行动践行“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这些经济大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产业升级、扩大有效投资等举措,为全国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率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广东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福建和上海等其他经济大省也纷纷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如福建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
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大省,正以“拼”的精神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四川提出要抓住国家稳增长政策的窗口期,通过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激发投资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四川还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取得突破。
江苏和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也在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通过稳预期、强信心、扩内需等措施,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江苏提出要以“稳”和“进”为主基调,推动消费、出口和居民收入合理增长。浙江则强调要扛起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山东和河南作为中部经济大省,也在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山东提出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有效投资等措施,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河南则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建设,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在拼经济的过程中,各地还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例如,浙江提出要以“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四川则强调要准确识别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力。
经济大省的拼劲不仅体现在具体政策的落实上,更体现在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上。各地党员干部纷纷表态,将以“起步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的精神状态,直面挑战、迎难而上。这种拼劲和担当,正是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体现。
展望未来,经济大省将继续发挥“顶梁柱”作用,在全国经济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无论是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有效投资,还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些省份都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这不仅是对经济大省的期望,更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