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理财当中,固定收益产品是投资者接触最多、购买最多,也是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类产品,但对该类产品很多投资者其实算不上“熟悉”,非但如此,很多投资者甚至还对固定收益存有误解,以至于在投资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感觉“匪夷所思”。
固定收益投资中的常见误区
第一,固定收益投资没有风险。
很多投资者望文生义,认为固定收益产品就是具有确定性收益率的产品,就像银行存款一样,按照约定的利率付给利息,应该说这种想法不算全错,但非常的偏颇。固定收益产品虽然大多数都拥有确定性的利息收入,但不能说没有风险,有些特定的品种风险并不小,投资者不能把固定收益与无风险等同起来。
第二,固定收益等于承诺收益。
很多固定收益产品都会给投资者一个预期收益,尤其是预期的年化收益,部分投资者往往认为这种预期的收益率就是产品承诺的收益率,因而一旦预期收益不及实际收益,投资者就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
固定收益产品选择——入门版
很多投资者对固定收益产品的选择非常粗暴,即按照收益率(历史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的高低来选择,但实际上选择固定收益产品与选择其他产品一样,也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
第一,清楚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如上所述,固定收益并非无风险,尤其是一些低等级的债券,其风险甚至不比权益类产品小。投资者应该谨慎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产品。
第二,理性看待收益率。
固定收益产品在发售时,往往会宣传历史收益率以及预期收益率,很多投资者不加辨别,盲目追逐较高的收益率而忽视了与自身需求的匹配,殊不知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从而出现风险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情况。
第三,选择机构很关键。
选择固收产品时,对发行人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考察,专业的发行人在产品运作时会十分注意风险控制,因而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非常小。对那些不止一次踩过“雷”的机构一定要敬而远之,即使他们的产品收益率再高,也不要试图“火中取栗”。
此外,固定收益投资是一个非常“细”的工作,团队合作很重要,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时要尽量选择那些长期业绩优秀的大机构的产品。
第三,要弄清楚产品类型。
固收产品因其投资标的和方式等不同,因而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每一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弄清楚产品类型是选择固收产品的重要一步。
1)按照期限。固定收益产品可大致分为短久期、中久期和长久期三类。风险依次升高,对应的收益也依次变大。
久期是衡量债券价格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度量指标,久期越短,债券价格的波动越小,利率风险越小。反之则波动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一般固收产品在合同中会约定投资标的的久期范围,投资者需要阅读相关章节,了解其风险状况。
2)按照投资标的。可分为利率债产品、信用债产品、混合产品和其它类型。
利率债产品主要投资于国债、大型金融公司的金融债券、国家政府部门的其它类型债券、央行逆回购等。这类债券之所以被称为利率债,是因为这些产品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但是这类产品风险很低,当然收益也相应比较低。
信用债产品主要投资于一般企业发行的债券。这类债券受公司基本面的影响非常大,而对基础利率的变动不是很敏感。信用债产品的收益较高,但存在违约风险,一旦出现违约,投资者遭受巨额亏损的概率很大。
混合型产品则是投资标的涵盖多种类型的产品。这类产品在选择时,不易看清底层投资标的,管理人在运作时也可能会有风格漂移,选择时应该对管理人多做考察。
其他类型的产品主要是一些结构化产品的优先级、资产证券化、各类融资权等。这类产品比较复杂,一般投资者不易看懂,在选择时应该谨慎。
固定收益产品选择——进阶版
上面我们介绍的固定收益产品的选择步骤和方法是对一般投资者而言的,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投资者,在选择时可以从以下维度进一步深入。
第一,搞清资金投向及回款来源。
无论信托、私募基金、资管计划、非标债权甚至是公募债基,都只是资金流向融资方的一个渠道,真正为产品带来回报的是产品的投资标的,也就是资金的最终去向。这笔钱被何人所用?融资方依靠什么还款?这些都应该搞清楚。
第二,了解融资方的资产负债情况。
产品发行人只是管理者,融资方才是真正的还款人。如果融资方的资产负债率显著高于行业均值,则需要搞清楚原因,尽量不要去购入此类主体发行的债券。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房地产类企业时,由于预售制,房产企业负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预收账款组成的,这部分是实质的现金流入,计算资产负债时,应该扣除。此外房地产企业受监管政策的影响极大,要关注相关政策动向,防止投资时的“灯下黑”。
第三,了解风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一般的风控措施有质押、抵押和担保。除了关注抵押质押物的价值变化外,还应该关注其变现的难易程度。另外,最好能够看到相关的抵押质押证明文件。保证担保又分为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后者优于前者。而连带责任担保又分为有限连带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
第四,关注产品期限与底层资产的匹配性。
假设某固定收益产品的期限为半年,但是其投资标的却都是一年以上的产品居多,这说明这部分资金存在期限错配,通过多只产品“接力”,有做资金池“以短投长”的嫌疑。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另外规定:“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
总而言之,以上四点就是要投资者搞清楚,自己的钱最终去了哪里?使用这笔钱的主体如何?能不能安全还款?管理人是不是合法合规在运作?这些都有助于穿透到产品本质,更科学的筛选固收产品。
如何科学合理配置固收产品?
对很多做配产配置或组合型的投资者而言,固收产品是必须要配置的。传统的配置模型比较推崇“4-6”划分,即权益类资产占组合的40%,固收类资产占组合的60%,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糙,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对一个组合而言,固收类资产属于组合中风险相对较小的部分,这部分资产承担组合的防守功能,好比打仗的大后方,后方不稳固,出现问题就会比较被动。
那么配置多少合适呢?君信财富副总裁郭凯亮认为,“4-6”组合虽然简单,但是经过很多年实践,效果并不差,说明这一比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最初构建组合时,可以按照这一比例做基础,然后进行动态调整。
“动态调整的过程就是对自己风险偏好以及对外部投资环境评估的过程。假如投资者的整体风险偏好变大,那么固收产品的比例就可以相应缩减。假如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没变,而宏观经济走弱,那么投资者就可以增加固收类产品的配置比例。”郭凯亮表示。
主流债权类固收产品是未来趋势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强监管下,信托产品的数量与收益率下滑成市场共识,配置主流的债权类固收产品是必然趋势。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最后一周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44%,环比减少0.40个百分点,跌破“7.5”,集合信托类产品收益下行的趋势较为明显。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认为,信托产品收益率下行预期已被市场接受。一方面在央行货币政策灵活调控下,流动性逐渐充裕,社会平均融资成本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企业的投资热情下滑引起融资需求收缩,且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趋势明显,集合产品预期收益率仍有下行压力。
郭凯亮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在过去刚性兑付情况下,信托产品是固定收益产品中的王牌,很受投资者青睐,但资管新规以来,信托产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险,所以资金开始分流,给了企业更多的融资选择。这有利于让固收产品真正成为多元化配置的工具,而不是资金追逐低风险高收益的特定工具。“根据上半年统计数据,风险类资产表现较好,固定收益类整体表现较差,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可以考虑调整资产配置比例,适度增加风险资产”。
(客户宣传稿件,图文均由客户提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