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3500公里的新线目标或意味着高铁投产有望在“十三五”末期迎来收获。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2014年到2017年连续四年超过8000亿元。”1月2日,东兴证券(14.630, -0.07, -0.48%)分析师任天辉表示,“2018年高铁投产新线里程3500公里,仅次于2014年。2020年,我国高铁路网规模目标达到3万公里,我们认为‘十三五’末期将是高铁投产新线的收获期。”
中金公司则认为,由于2019年-2020年高铁建设面临较大压力,因此2018年的实际投资可能会加大。
“根据目前的通车里程和2018年的规划测算,2019-2020年均铁路通车里程需达到9500公里左右,建设压力较大,2018年实际投资有超预期的可能。”中金公司在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
此外,中铁总会议透露铁路投资有望在三年内持续推动的趋势。
中铁总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日前公开指出:“到2020年的目标,铁路网规模和质量将达到世界领先,力争2020年高铁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按中铁总目标,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左右,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铁3万公里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西部(含东北三省)铁路11.2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
铁路建设加快伴随的是动车组密度预期的提高。平安证券预测,2020 年动车组数量预计超过4000组,其交付量将在2019-2020年维持高位。
而在未来的铁路投资中,由中国中车生产的时速更快的“复兴号”被寄予更高期待。
“提高铁路列车装备的技术水平、智能化水平是必然趋势,未来列车的换代升级也是可以预期的方向。”1月3日,一位接近中铁总人士表示,“动车组有望年均招标350列左右,复兴号动车组有望成为招标主力。”
中国中车显然将直接受益于高铁投资增长的利好。
交易所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至今,中国中车累计上涨30.56%;中国中车公告则显示,其2017年第四季度获得的订单规模占全年比重的接近50%。有分析人士指出,高铁投资计划的超预期以及四季度业绩改善,成为了中国中车此前一段时间不断上涨的原因。
“订单突增和高铁扩张带动的动车需求等基本面因素,是中国中车价格获得拉动的原因。”1月3日,北京一家中小私募机构负责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