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2018年全球经济将延续复苏,通胀相对温和,货币政策稳中偏紧,股权类资产配置价值凸显。国内方面,在人口红利消退和政策调控下,房地产配置价值下降,我国居民资产配置从非金融资产转向金融资产。在金融去杠杆和监管收紧的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理财型保单的暂停和退出缩窄了居民可选的投资标的,货币基金发行门槛提高限制了其市场容量。相较之下,A股在2018年的配置需求将得到显著提升。
盈利方面,在全球经济复苏提升中国出口、供给侧改革修复企业资产负债表、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棚户改造计划对冲地产投资下滑等因素的推动下,A股企业盈利有望继续好转,夯实A股上行基础。2018年6月1日,A股将正式纳入“MSCI 新兴市场指数”,这将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
此外,沪股通、深股通、养老金等增量资金入市有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在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的背景下,蓝筹股仍然是主线。不过今年涨幅较大的白马股、消费股估值快速上涨难以持续,业绩与估值的匹配仍然是2018年A股的主要投资逻辑,业绩确定的中盘股也存在阶段性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