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公募产品的应对方式主要以延长期限为主。2017年上半年,公募类产品共到期95只,其中仅一只基金到期终止,其余基金仍在存续期,几乎所有产品都进行了展期操作,实际抛售压力并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延长存续期后,后续新三板市场的压力会更大。
诸海滨称,按照产品展期1年进行测算,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集中到期的产品,在展期1年后,集中到期时间将和原本2018上半年的到期产品重合,两个高峰重叠在2018年3-6月,也就是说明年上半年很可能迎来更为强烈的一波产品到期潮,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或是新三板市场产品到期的“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