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首页 > 高端访谈 >
审批加速是当前可转债市场大幅扩容的重要因素
2017-11-07 14:51 来源:产经观点网

  最新消息,记者注意到,近期林洋能源(8.700, -0.07, -0.80%)发行30亿元可转债,金禾实业(23.690, 0.03, 0.13%)发行6亿元金禾转债,隆基股份(34.720, 0.61, 1.79%)发行28亿元可转债。而在11月6日申购的小康转债与时达转债规模达到23.83亿元。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转债若是以此速度审核发行,对市场资金造成的压力将不亚于IPO。而从IPO方面看,目前维持在每周8家左右的发行速度,融资额约在40亿元至70亿元之间。

  2017年以来可转债预案频频出台,审批加速是当前可转债市场大幅扩容的重要因素。据证监会数据显示,在证监会审核队列里的可转债企业数达84家,已经通过发审委审核的过会家数有15家,已反馈的有50家,已受理的公司有19家。对此有私募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随着信用申购赚钱效应的扩散,不少上市公司看到可转债潜在优势,可能很快就会加入进来,往后看规模还在持续扩张。

  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今年9月以来截至11月6日,合计34家上市公司出台了可转债的预案,而发行规模则高达1045亿元。此外截至11月6日,已获证监会发审委批准通过的可转债共有16只,总发行规模233亿元,另外共有143只可转债预案登记在册,总规模超3714亿元。

  对此有私募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提速,与再融资新规和减持新规有密切关系。根据再融资新规,定增从发行到退出均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发行可转债、优先股和创业板小额快速融资却不受此限制,从而间接地推动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需求。这类低息融资工具受到上市公司青睐,有望成为定增融资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