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山东温河王酒业集团总经理肖竹青对记者表示,旺季期间,白酒企业进行控量涨价乃普遍行为。“这样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可以让渠道商的货物‘坐地升值’;二是争夺经销商货款,因为一些经销商手里可能会经营多个白酒企业的产品。”
被喻为是白酒企业的“蓄水池”——预收账款,两家公司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别。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五粮液的预收账款为49.26亿元,较半年报环比下降了5.85亿元,较上年三季报同期下降了17.97亿元。泸州老窖的预收账款为14.35亿元,较半年报环比增加了6.21亿元,且较去年三季报同期也增加了1.64亿元。
多位市场人士对记者分析表示,从目前来看,五粮液对经销商的管控能力仍有待提高。“预收账款的变化反映的是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强弱关系。”白酒分析师蔡学飞指出。
落实到五粮液自身,公司也给外界传达出一些进取的态度。此次三季报披露前夕,五粮液宣布对31家经销商进行通报,同时对另外36家经销商进行减量处罚。处罚的具体原因,归根结底,跟经销商之间串货有关。
“对违反合同约定进行销售的经销商进行相应处理是我公司2017年市场秩序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工作之一,其目的是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维护广大经销商的共同利益。”五粮液官方回复记者称,不存在为“保持产品价格,为春节销售做准备”而特别去做。
“五粮液原来的经销商架构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经销商之间出现一些‘内斗’行动。公司多次对经销商处罚,目的也是强化对经销商的管控能力。”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分析员朱丹蓬分析表示。
除了预收账款变化存在差异外,两家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也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截至三季度末,五粮液的销售毛利率是71.11%,较半年报的71.65%出现微幅下跌。
泸州老窖的销售毛利率是72.34%,较半年报的68.57%增加了3.7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