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在10月25日,光大证券(15.250, 0.03, 0.20%)新三板研究总监叶倩瑜也指出,“九月定增市场实际募资热情上升。九月份新三板市场按增发预案统计的拟募资总额合计151亿元,较八月份的115亿元出现上升。九月实际完成募资 总额为140亿元,较八月实际完成的84亿元上升明显。”
根据目前的数据测算,2017年新三板市场定增融资规模将大概率突破1300亿元。
在这一背景下,新三板市场在近几年连续维持了半年600亿,全年1200亿融资规模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资本市场融资重要的第三极。
2016年以前的新三板市场,定增市场被金融机构以及类金融机构把持,中科招商和九鼎集团等数百亿的定增融资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但类金融政策出台后,2016年以来,新三板市场再无类金融机构巨额融资案。
那么,前三季度新三板1000亿规模的定增市场被哪些企业所瓜分?
首先应该被提及的是拟IPO企业,这一类公司是今年融资市场的明星标的。2016年开始,A股IPO审核提速伴随新三板市场政策迟迟未能兑现,众多新三板企业开始选择IPO。
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共有522家新三板企业处于上市辅导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份至8月份,共28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进行上市辅导,较2016年增加62.43%。
根据研究员调研的情况,新三板拟IPO群体在正式向证监会提交IPO材料之前通常会选择进行一轮融资。
一位北京地区拟IPO新三板公司的董秘透露,公司想要以2017年9月30日为审计基准日申报IPO,但在此之前公司准备融资3亿,融资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关于该笔融资的真实目的,该董秘表示是为了公司可以更加从容地去证监会IPO排队。
这样的公司并不在少数,尽管三类股东的影响尚未消除,但在定增端公司可以轻易地筛选非三类股东投资者。相比未能融资的企业,数亿流动资金在手的拟IPO公司也不会因为IPO财务门槛而错过行业发展的机会。
另一面,这样的PRE-IPO好机会对于大多数机构来说都是不能错过的。因此,在IPO常态化下,无数资金冲进新三板Pre-IPO的标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