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我们期待A股发行制度真正市场化的改革,发行过程最好全部透明化,发审委会议问答和发审委员工作流程应该全部网络公示,每个发审委员对每一次发审过程和结果签字时,明确通过与否决的原因,让外部了解其决策过程,如果违心投票和不负责投票,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和责任追溯,避免A股市场继续被人为输入有毒公司。
但通过目前的发审机制很难做到,毕竟是人为在操作这一进程,期间很难剔除人为因素,而且人的精力、能力和知识相对有局限性。因此,在目前现有发审委框架下,我建议不妨引入发审会旁听机制,确保发审委工作的公开透明,让发审委工作真正暴露在阳光下,而不是目前的闭门表决机制。
当然,如果从长远来考虑的话,不妨在A股发行、信息披露方面引入新技术,比如在IPO环节不妨探索用区块链技术来注册申报,利用目前的网络、大数据来信息验证,确保IPO项目的真实性,利用区块链技术检测企业上市前的财务信息、账务信息、业务往来,这样就会让上市公司造假的难度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监管和投资者的维权也将会变得容易起来。而且,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所有经营行为都需要得到交易对方和外部的约束,造假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很大,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只需要提高违规和造假的成本,鼓励外部监督和有奖举报制度,让整个信息披露更加接近真实性,而不是像目前这样让发审委这66个人去验证真伪,他们也不可能做到全面验证,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局部把关(类似盲人摸象),很难做到对审核对象的客观认识。而目前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督提供了现实的可能,这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尽早适应和改革监管体制。